新浪体育专访吴敏霞
吴敏霞谈奥运前脚伤
吴敏霞谈里约心路历程
吴敏霞畅想十年后的自己
6岁学习跳水,13岁进入国家队,31岁退役,四届奥运会上荣获5金1银1铜……跨越25年的跳水生涯里,吴敏霞有太多故事值得书写。平时总是她说,我们听,这一次她会有哪些话想说给吴敏霞听?正式宣布退役后,她把第一个专访留给了新浪体育,我们试着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节点,用穿越对话的方式听她娓娓道来。
To:少年锦时 受伤是打击也是幸运
6岁时,上海小囡吴敏霞的生活,多了一个叫“跳水”的新朋友。
“其实我练跳水是因为幼儿园老师的推荐,她觉得我的性格比较要强,练体育要比较争强好胜,不愿意服输嘛,就把我推荐给了教练,让我去试一试;当时还有舞蹈老师看中了我的身材和对跳舞的感觉,想让我参加舞蹈的培训。”幼儿园老师不知道的是,吴敏霞原本就喜欢水,“小时候洗澡时,我在脸盆里就不愿意出来,我妈老得催我。”
再加上游泳馆离家更近,于是,吴敏霞辉煌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选择,很轻松的就有了答案。
“那时候父母工作忙,没有办法幼儿园一下课就把我接回家。所以在幼儿园里,总是我留到最后,每天就我跟老师两个人对看,是比较寂寞的,但因为有了跳水,多了好多小伙伴,我可以下课之后跟小朋友在一起,就这样慢慢走近了跳水,最初的状态就是玩。”因为跳水,吴敏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,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。
由于小女孩的头发不好打理,吴敏霞干脆留起了短发。“头发会长的嘛,剪了就剪了,但我比较在意的是,老师把我剪成了男孩头,是后面往上推的那种。”就这样,小女娃乍看之下成了小帅哥,“有时候一进浴室或者厕所,会被门口的阿姨当成小男孩,‘小朋友你走错了’,会有点尴尬。”
而最初凭借身材和性格上的优势,吴敏霞被选中练跳水的那股高兴劲,几年后逐渐被伤病的痛楚所代替。
“9岁的时候手关节受伤了,本来是骨裂,但没有及时打石膏,变成了增生,手都变形了。”一并被耽误的还有两三个月的训练,要知道这段时间对小选手而言格外重要,“因为小孩是以量作为跳水的基准。”现在回想起来,还能从她的语气中听出当时心头的焦急。
由于无法在跳台上做动作,吴敏霞的训练转移到了陆上。看着小伙伴的进步,加上被检查出先天性胯、髋关节突出,她的内心开始动摇,:“恢复起来挺痛苦的。从父母角度来说,希望我能够早一点回去上学。教练去找父母,说我不练跳台的话,跳板上还是有潜力的,希望我能够坚持下去。”家人想要听她的意见,吴敏霞的想法很单纯,觉得不应该就这么放弃,“觉得自己还没有把这件事做好,我还想练。”
殊不知,在她即将升入国家队时又突生变故。“那是进队前的体检,看我们是否符合当职业运动员的条件,但我的血色素卡在临界点,反复检查了好几次。教练觉得我有潜力,希望领导能够给我机会。幸运的是那时候体检没有那么严格,就这样进队了,让我朝梦想开始了第一步。”吴敏霞慧黠一笑。血色素低是什么概念呢?据了解,那时她的血色素刚过10克,而成年女运动员的血色素一旦小于10.5克就容易造成运动性贫血,甚至有性命之忧。
不难想象这一系列的磨难,对小小年纪的她来说意味着什么。如果有机会对那时的自己喊喊话,吴敏霞会说些什么呢?
思忖片刻,她回答说:“那会手受伤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,现在看可能会是我的幸运。因为让我比别人更早接触到了跳板。让我在跳板上投入的时间比其他运动员更多,因为跳板是需要更多时间来磨的。这让我在跳板的掌控能力可能比别的同龄人要更好,才有我后面这一系列的在跳板上的发挥。想告诉自己,在以前看来不幸运的地方,后面来看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过程。”
正是如此乐观的心态,伴随着吴敏霞接连面对长大后1米65这样不讨好的身高、腰肩的劳损……直到身上已经“没有地方去增加新伤了”,她用自己的方式一次次诠释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这句至理名言。
To:伦敦奥运会后 岔路口的大胆念头
今年的11月10日,在深圳某活动现场,吴敏霞在众人的祝福下迎来31岁的生日。“过生日最开心的就是跟队友、跟小伙伴一起,已经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……可能这样的日子不会太多了。”刚一开口,她就红了眼眶。对于大家感兴趣的何时退役、下一步打算等话题,吴敏霞诚恳表示:“我希望用更多的时间来考虑,如果自己想清楚了,以后也会跟大家公布。”
一个月后,真的等来了她正式宣布退役的日子。12月15日,透过央视的直播镜头,所有人见证了传奇谢幕的一刻!在这里无需罗列她的辉煌战绩,她创下的诸多“第一和唯一”,篇幅可能也不够,更感兴趣的是这个习惯生活在“安全地带”的她,缘何在实现大满贯后没有选择功成身退,而是做出以30岁高龄挑战第四届奥运会的大胆决定。
举个例子。她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公布,除了借助合适的平台外,还因为“不想把这件事拖到2017年,我希望明年有个全新的开始。如果在中旬宣布,我还会有一个消化调整的时间。”这正是吴敏霞式的处事风格——追求安全感,没有把握的事不愿意轻易尝试,喜欢做好充足准备再面对。
她在退役长微博里坦言:“我害怕失败,我甚至想过自己的落幕战会成为众人的笑柄。”面对新浪体育的镜头,她进一步剖析自我:“就怕自己坚持不下去,因为四年说快挺快,说慢其实挺慢的,而且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在里面。我之前拿到四块(奥运金牌)已经很圆满了,但如果再坚持四年后没有拿到金牌,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承受力去接受这样的结果,我还是会很担心这个。”
放下冠军身上的光环,撕去夺金机器的标签,此时惶恐无助的吴敏霞有着如同你我一般的真实。而内心的不安全感来自年龄和伤病带来的巨大阻力,终于让她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剩两个多月的某一天爆发了!
“我本来能力就不是那么好,脚受伤那会,恢复起来比别人更辛苦,练得非常差,挺着急的。一个动作跳不好,就会一直跳,连教练都看不过去了,跟我说没事的,你要相信自己,明天会好的,每天不要去跟自己钻牛角尖。但是如果今天不把它跳好,我心里总是过不去。所以有一天,奔溃了!感觉太痛苦了,一点都练不动了。真的是想放弃了,就自己坐在角落里,不出声。教练过来了,我说受不了了,不想练了,然后就哭了。教练先让我一个人静一静,我搭档(施廷懋)也过来了,说没关系还有时间,我们都会等你。这个过程是非常暖心的。”
情绪稍微缓和过来的吴敏霞也答应教练,不会冲动行事。“给了我一天的时间,就自己去琢磨,想放空自己。可能就是因为落下的训练会怀疑自己,担心顾虑一多,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。躺在床上,静下来想想教练的话,回顾一下之前走过的路……感觉应该给自己一个很大的鼓励。”吴敏霞知道只有让自己真正放下压力,才能轻松面对每一天的训练。
梳理好心情后,再次出现在跳水馆的她已经跟昨日告别,“第二天就重新去面对新的一天。至少心态是积极的,不是负能量的。练不好没关系,先去练其他自己能够掌控的动作。教练也一直在鼓励我,会跟我开玩笑或者是夸奖,‘今天好多了啊,今天有进步呀’,是一种正能量让我能够坚持下去。”
等到5月初,吴敏霞把小腿胫骨划伤的三张照片发到微博时,尽管皮开肉绽的伤口让人看着就疼,但她自己知道这道坎算是迈过去了:“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,伤口终于不用担心再被跳裂开了。这次的受伤确实耽误了一些训练和比赛,甚至还留下了一条伤疤。但现在能正常训练了,我已经很欣慰了。只不过恢复的过程会更辛苦,加油吧!结果不可预测,但至少我努力过了!”
这便是那个吴敏霞——追求安全感,不打无准备之仗,但一旦下决心,就又开始拼命三郎了。被问起是什么给了那时的她最大的安全感?吴敏霞首先提到了中国跳水队的领队周继红。
其实早在09年全运会后,周领队就曾经成功“说服”她坚持参加伦敦奥运会。“那会我自己不敢也不愿意去做这样的选择,所以听了很多人的意见,最后领队是最了解我的。因为98年我进入国家队时,她也是98年当上了中国跳水队的领队,我进入国家队的每一天,她都是看着我这样成长起来的。其实有很多比赛的机会,是因为她相信我。因为从训练的角度来说,我的状态是非常糟糕的,真的有点惨不忍睹的感觉,但她相信我比赛中一定可以。我也是用自己的能力跟实力,去证明了她对我的相信是正确的。所以她的话对我来说是有一半以上的安全感,如果她觉得我还可以,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要更坚定一点,去挑战一下呢?”
另一份安全感则来自于默默陪伴的男友。
“拿男朋友出气算吗?”自从公开恋情后,吴敏霞和男友相恋六年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。说起心上人,她内心充满了感激,“从2010年因为缘分走到了一起,2012年也是他给我鼓励,看着我成为大满贯选手,他也替我高兴;2016年奥运会,从我决定要跳,他会说你既然决定了,我肯定支持你,但我知道他内心还是挺不舍和担心的。我有时候不开心的时候,就会对他发发火、欺负欺负他,他对我也是比较宠爱吧。有他在,给我减少了很多的压力和包袱。
如果能回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,她又会对那个站在分岔路口,举棋不定的吴敏霞说些什么呢?
“现在来看,(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决定)是不后悔,也没有遗憾的。但是回到当初的四年前,我还是会很害怕,会很担心很多的事情。过去的就过去了,既然结果是好的,那就开心去享受以后的生活。把之前的运动员阶段圆满地画上句号,永远留在脑海里吧。”她选择的是面对以及放下。
TO:十年后? 缘来是你
有关名气,同样是上海女人的张爱玲曾感叹过:“出名要趁早。”但对吴敏霞来说,她提供了另外一个范本——当聚光灯投向别处时,她没有陷入黑暗。她默默的,怀着匠人之心去打磨每一跳,等待天道酬勤的一天。因为她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,即使晚一些,也没有关系。“苦日子尝了太多年,甜日子也应该轮给自己一次。”吴敏霞这样相信着。
她的成长轨道也印证了这一点:从2003年第一次站上世锦赛女子3米跳板的领奖台(季军)到2011年上海世锦赛荣膺3米跳板冠军,吴敏霞等待了8年,这距离她2001年第一次摘得世锦赛双人3米跳板的金牌更是过去了整整10年!与伟大对手兼搭档的郭晶晶身处同一时代的她,是幸运也是艰辛的。直到“郭姐”退役后,吴敏霞如愿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荣膺双冠王,一举实现个人的大满贯。
我问她,若干年后,希望别人记住的吴敏霞是怎样一个人?
她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:“还是那个霞姐,跳水队的那个霞姐。对中国跳水队来说,之前有伏明霞,我叫她霞姐,现在听别人叫我霞姐,后面还有个刘蕙瑕,好像都会有xia姐出现,是一种缘分。霞姐,这个词很亲切,也是别人对我的尊重。一听到霞姐,感觉是别人对我跳水生涯的一种认可。”
那么,有什么话想要对十年后的吴敏霞说?这个问题,明显是她没想到的,也是特别憧憬的。
回答时,吴敏霞的双眸闪耀,音量也提高了一度:“哇,好有幻想!我身边可能多了一个他,会变成一个大家庭,有双方的父母或许还会牵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,还会有我喜欢的狗狗……这个画面我一直会去幻想,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。”
“我很小的时候,想过要在25岁结婚,27岁左右生宝宝。但是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缘故(当时是27岁),这些都变得不现实了。我错过了好多,也耽误了,但既然要跳了,就专注地去对待我的跳水事业,所以十年以后我希望出现的是大家庭的温馨画面,希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,身体都健健康康的,这也是我对未来每一天的憧憬。” 她稍稍侧过头去,放慢节奏,微笑着继续说道。
美好的是,那个他已经在六年前来到吴敏霞的身边。
或许应该是更早的时候,只是那时的剧情是“先声夺人”。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,现就职于中国田径协会的张效诚,曾多次担任水立方赛事的中英文播音员:“之前是只认识他的声音,09年年底跳水有明星赛,邀请他过来当主持人,他的性格有点自来熟,跟运动员玩得挺好的,大家接触起来比较开心。后来的一次比赛,我因为失误受伤了,给了他这样的机会,才开始真正的认识。”
更有意思的是,他俩确定关系前的第一次单独见面,就去了一趟警察局。
原来吃饭时吴敏霞得知前一天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张效诚,不慎将钱包落在出租车上。“我说那你还有心情吃饭呀?”由于当时没有拿发票,小伙子建议只能去机场调监控录像,试试看能不能找到那辆车。结果两人真的去了,“一直到晚上,所以印象很深刻啊。”
这个小插曲并没有让张效诚的印象分大打折扣,反而让吴敏霞看到了他最真实的一面:“我有说他怎么丢三落四的,但丢东西是常事吧,也说明他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,我比较喜欢这种直来直往的沟通方式,不愿去猜测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。后来,他就找到借口啦,这次真的不好意思,那下次我再重新请你吃饭、看电影吧。我也不好意思说不行,就这样一点点了解起来。”
至于什么时候确定恋爱关系,吴敏霞分享起自己的恋爱哲学:“我一直觉得感情的事情是顺其自然吧,我是比较宅的人,接触的人也少,对陌生人不敢一个人去接触,比较慢热,缺乏安全感,更多的是希望别人来照顾我。希望是从朋友先开始,如果我对这个人有好感会跟他多说话,多做些什么,但不会去捅破这个关系。后来,两个人对对方都有这样的感觉和感情,渐渐地就变成男女朋友这样的关系了。”
吴敏霞坦言以30岁的“高龄”参加里约奥运会和与他相知相恋,都是勇敢的决定,是爱给了自己最大的勇气:“都挺大胆,都挺冒险的。既然决定了,只要尽最大的努力了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。”心灵相通的两人选择暂时对外界保密,一方面是想要呵护它,另一方面不希望媒体过多关注从而影响了吴敏霞的备战。直到里约奥运会期间,才让全世界泳迷在庆祝吴敏霞夺冠的同时,也分享到了两人已经相恋六年的甜蜜消息。
“认定是他了?”“看他表现!”眼前的吴敏霞,先是一脸娇羞,然后笃定地补充说:“应该不会变了,但不能让他太放心嘛。”
对于并不遥远的未来,这位恬淡的上海女子有着很多憧憬,她说要多接触新事物,多挖掘一些兴趣爱好,比如学做饭:“因为我父母都会做饭,他们特别宠我,我每次回去,他们不管多累都会做一大桌子好吃的,我感觉特别幸福。”小时候担心有油烟,不允许进厨房的宝贝女儿,现在也能炒出一道拿手好菜了,“萝卜干炒鸡蛋,挺好的,真的!”
比如多陪陪家人:“昨天跟父母打电话我也很感动,他们对我的选择表示尊重和敬佩,第二句话就问我,你什么时候回来呀?我说,最近有点忙,过段时间再回去。退役后他们希望我能够时时刻刻在身边,在他们眼里,我还是跟12岁那时候的小朋友一样。但因为太久不接触了,沟通上面会有代沟,有时候也会产生不理解。现在的关系就更像朋友,他们更年轻了,而我成长了,成熟了,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,我们互相都能够开玩笑。”
至于婚礼,吴敏霞大方向笔者透露:“因为我永远是中国跳水大家庭的一员,走到哪里都代表着中国跳水、中国人的形象,所以婚礼一定会在中国举行!”
(何霞)
手记:关于云淡风轻的误解与两句道歉
这几天关于吴敏霞退役的报道,以及过往她的新闻里,经常会看到的一个成语是——云淡风轻。在我看来,这确实是她留给众人的印象,却也有着最深的误解。
赛前,让这个生活里只有跳水、没有业余爱好的女子,对金牌“云淡风轻”,简直是对压力、对浑身伤痛的无视;赛后,当她站上一个又一个领奖台,再用“云淡风轻”来形容,又充满着事后诸葛的小聪明。
要知道,吴敏霞是多么要强的一个人。6岁时,正是因为幼儿园老师从她身上看到这个特质,才推荐她去学跳水;就连最近参加活动,主办方安排她跟骑士华天比试动感单车,不服输的她忘记了身上的低血糖,差点没把自己骑晕过去。
“云淡风轻只是表面,我不希望把很多的负能量在镜头前、在比赛场上表露出来。因为比赛场就像是一个舞台,谁都想展示最好最美的一面,我也一样。”在前一天宣布退役后,吴敏霞把第一个专访留给了新浪体育,也解答了我内心的疑惑。她之所以让你觉得云淡风轻,更多的是一种选择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同一天的中国十佳劳伦斯颁奖盛典,笔者采访了国际奥委会委员、前短道速滑奥运冠军大杨扬。她在分享运动员转型经验时,祝愿退役后的吴敏霞“能倾听内心的声音”。这也给了笔者以灵感,想要用“吴敏霞与吴敏霞对话”的方式,重温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幕后的故事。
而在看完她最新发的长微博,构思采访提纲的我也陷入了回忆中。回想着从06年多哈亚运会开始,自己担任游泳专项记者以来,与她共同经历的大小赛事……不经意间,红了眼眶。采访最后,我无意代表其他人,只想把心里的话说给她听。
首先是道歉,对于“吴敏霞总能夺冠”的不同程度的麻木和惯性思维;其次还是道歉,相较于追逐其他跳水队闪耀的名将,比如郭晶晶或是别的新闻热点,对人淡如菊的她的怠慢与错过;最后,是最诚挚的祝福。
吴敏霞做出的回应格外暖心,她说完全能够理解,甚至是感谢——
“不用道歉,我能够理解也都适应了,这是前辈们给我们的光环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让我们对自己的训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,也让中国跳水队有了‘梦之队’这样的光荣称号”、
“其实挺好的,因为我性格就是比较低调,如果你们把我捧得太高,可能我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兢兢业业,那么专注地去训练。也正因为媒体没有太高调的报道,才让我真正地摆正位置,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我觉得这才是吴敏霞。(祝福的话)好,这个我接受。”
昨晚,一场主题为《敏行》的吴敏霞退役答谢酒会在水立方举行。也许越过这一天,有关她退役的话题可以就此告一段落了,属于她的新生活正徐徐展开。而这样的女子,值得被岁月温柔相待。
(何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