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河北中基队和石家庄永昌骏豪队在足协杯次轮上演了一场河北德比,用河北足球权威人物张森的话说就是“这样的真正德比挺让球迷痛快的”。回顾河北队42年的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,曾经的河北足球也很辉煌,有些事、有些人现在想来都让人记忆犹新,而作为河北足球的参与者和见证者,原河北男足教练、省足协副秘书长张森为记者讲述了河北队历史上那些事……
■张森
组队之初
国家队前主帅组建队伍
今年57岁的张森1972年就进入了河北队,现在已经是河北足球的元老级人物。河北队1971年重新组建,在此之前天津还是咱们河北的省会,后来省市一分家,天津要走了足球队,而三大球中的篮球队和排球队留给了河北。所以重新组建就等于是白手起家,底子很薄。
据张森回忆,当时是由陈成达帮着组队,他也是新河北队的第一任教练,当时由于基础差,所以在天津找了很多人,其中就包括张大山、孙真、刘春明,这都是在国内赫赫有名的人物。像刘春明后来还是国青队和天津队的主教练。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点提一下现年80多岁的陈成达老先生,他曾执教过国家队,后来下放时,被省体委副主任王伯青请出山执教河北队。上世纪80年代,他还曾担任亚足联第一副秘书长,出席国际活动根本不用翻译,英文讲得很棒。
“这一批人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,因为他们的存在,把我们这帮十五六岁的小球员带出来了。”张森回忆说,“我们这批球员是从1972年开始陆续入队的,包括我、李福宝、李志浩、王学明、魏元灏等等,也基本是河北队的元老了。2011年河北足球40年聚会的时候,我是以1975年以前球员身份参加的。”
“我们这一批人几乎都是由念指(念文汉)从河北各地的学校里选拔出来的,包括我,念指是亲自去石家庄四中跟班主任和校长谈,当时我才十五六岁。还有李福宝、王学明、李志浩,都是他一一挑选出来的,这40年来,一直是这些人在做河北足球的中坚力量。”念文汉今年已经70多岁了,可以说他为河北足球选出了一批好苗子。
老帅 陈成达
鼎盛时期
两大国脚含金量更高
重新组建的河北队成绩并不差。“我刚入队的时候,全国比赛不分甲乙级,就叫全国联赛,联赛之外就是分区赛,参加联赛的就是全国前12名;分区赛就是取前三名,参加全国联赛。咱们从1971年组队一直都是前12名,从没掉下去过。要不现在很多人都在回忆那些年,那是河北队的鼎盛时期。”张森的话里透着自豪。
“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,那时候媒体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电视也很少,当时的《中国体育报》就预测,八一队、河北队、广东队和辽宁队能进入全运会的前四名。当时没有职业比赛,全运会足球赛就是全国最高水平的较量,水平高的球员都会代表各省队参加。可以想象,当时的河北队在全国足球来说是什么地位,北京队、天津队、江苏队全不在列。”张森回忆说,“最后是河北队和广东队进入了前四名,八一队和辽宁队出局。这说明当时的河北队实力是非常强的,而且当时每一年河北队至少要有四五个人入选国家青年队集训。”
“我们那批人就李福宝和我进过国家队,福宝是1978~1981年连续四年入选,我是1979年入选过,打了10个月吧。那时候的国家队和现在的国家队组成形式不一样,当时是国家队教练下来挑人,国家队需要20个人,那就只挑20个,这就说明你是国内20个最棒的。不像现在,一挑就50个人,然后再刷下去30个,那刷下去的30个人也会认为,自己也进过国家队。比较起来,那会儿的国脚含金量更高一些。”
由盛转衰
第一假球案伤了河北队
当时的河北队最好成绩就是全运会第四名和甲级联赛的第四名,从这方面来说还是有些遗憾。河北队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第四到第八名,但是也有例外。
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,当时媒体在预测分组赛时,把河北队比作砧板肉,肯定是要挨剁的。“结果咱们第一场就以3比0胜了北京队,外界全都傻了。第二场我们0比1输给了广东队。”张森回忆起那次“假球案”语气唏嘘,“当时中国足协自己改了规则,积分相同比进球数,不是比净胜球,这就给了人家作弊的机会。所以最后北京队4比3胜了广东队,而且两队的总进球数都是4个,正好都超过河北队1个。当时中国足协的想法是鼓励进攻,结果没鼓励进攻,倒鼓励作弊了。如果是比净胜球,咱们是铁定出线的。”
“现在球迷、记者包括球员经常议论的,也是那场咱们被北京和广东‘做’下来的比赛,那是全国第一假球,第一个明显的假球。他们之间战成4比3,把河北队挤下来了,那场比赛他们必须打成4比3,3比2都不行。到现在,北京队的那批队员见了我们都还很惭愧,那时候没办法,北京队不出线肯定不行,当时北京队有7个国家队队员,包括刘立福、沈祥福,全运会如果进不了前八……”
两战国家队一胜一平
1984年,武汉搞了一个红山花杯邀请赛,四支队伍有河北队、上海队、天津队和国家队。“咱们当时拿了冠军,赢上海、输天津、赢国家队。赢国家队那场有点特殊情况,当时是雨战,草皮特别差,场地很不规律,90分钟两队战成0比0,之后通过罚点球赢了国家队。转过头来,四支队又到上海打花冠杯,河北队拿了亚军,平上海、平天津、平国家队,三连平,那支国家队在亚洲杯上拿到了亚军,贾秀全、古广明、左树声、陈金刚、赵达裕都在国家队。”
“那场假球之后,河北队伤了元气,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,老队员逐渐退去,就剩下我们几个,年轻球员再上来之后,就显得在能力方面有些不足,我们这批人大部分都踢到了30多岁,像我在河北队踢左后卫,一踢就是十年。到1987年就降了级,之前咱们一直在甲级。中国足协从1976年开始分甲乙级联赛。1988年我又带着队打回甲级,1989年又保了一年,1990年又换了一批队员,最后排名垫底降级。从那时候开始,河北队就再也没有甲级队。”
职业时代
经济上没有太大保障
“进入职业联赛时代之后,河北足球成了被遗忘的角落,因为我们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大的保障,导致咱们一直在职业联赛上没有什么作为,现在都讲‘金钱不是万能的,没钱是万万不能的’,咱们就是应了后边这半句了。”张森说。
“这些年,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,断断续续为河北足球作出了一些贡献,像草根足球也好,通过基层足球工作者努力也好,河北队还一直存在,尽管存在形式有很多变化。比方说有一段时间安在保定了,那就说明保定市体育局在努力做这件事,但最后也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,离冲甲总是差那么一小步。我们遇到过若干次这种情况。”张森说,“举个例子,有一次是张国兴带河北百事开利队打客场,如果赢了就能进入乙级联赛决赛,但因为一些‘潜规则’,裁判很偏袒主队,结果河北队又被打下来了,回来的时候连车票都买不起。”
“2010年,我们通过和河北中基合作,把河北中基队搞起来,将来能干到什么程度先不说,这是河北足球的功臣。现在永昌骏豪能过来,跟人家前两年把河北足球市场烘托起来有很大关系,没有这么热闹的球市,骏豪也不会来。”
看到前景
真正德比让球迷痛快
回头再说这次河北德比,在张森看来,“这场德比是河北队重新组建以来,第一次真正的德比。新的河北队是1971年才重新建立,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纯为河北人踢球建队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。2011年,我们搞的‘河北足球40年’,就是以这个为界限的。在这40多年里,还没有真正的德比。”去年中乙联赛有河北中基和河北青年队参加,张森认为:“那算是德比,但后者毕竟是参加全运会的青年队,不是职业队,也不是成年队。所以要说职业队的德比,这是第一次。而且这两支队伍都是成年队和职业队,这样的真正德比挺让球迷痛快的。比赛当天因为是星期三,没有办法,到场的人数少,如果是放在周六,那人肯定会很多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