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昀锐《奔跑吧》挑战两程马拉松,观众惊呼:这才是我心中的跑男!

最新一期的《奔跑吧》终于让我们理解了网友们口中的“这才是熟悉的跑男”是什么意思。

随着节目进入第13季,本期挑战设置了史上最长的马拉松——13公里。这个数字的设计,恰到好处,仿佛是在向观众传递一种特别的力量感。节目一开始,便是黄鹤楼的古诗背诵挑战,成员们需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诗句并完成解密任务。郑恺凭借他“诗意拆解”的方式和范丞丞一贯的“复读机模式”,给现场带来了不少笑点,虽然这个环节依然延续了慢综艺的轻松节奏。但紧接着,节目转入了充满竞技感的篮球馆百人拔旗对抗赛。李晨、郑恺与大学生版的大黑牛、小猎豹们展开了激烈的力量对决,而宋雨琦与张真源在这场比赛中的敏捷表现更是让人瞩目。这一幕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以往跑男百人拔旗赛的热血场面,那种充满活力与团结的氛围,瞬间点燃了许多老粉丝的回忆。

最令人振奋的部分,无疑是东方马城的五吨铲车拉力赛,成员们需要合力拉动铲车跨越减速带,李昀锐与张真源展现了强大的爆发力,而沙溢则带来了他特有的“喜剧式发力”,观众纷纷表示既真实又心酸。曾经拉火车,现在拉铲车,虽然形式不同,但展现的却是一个共同目标下,成员们齐心协力的团魂。

节目最终以武汉园博园的13公里马拉松接力赛收尾,把整期节目推向了高潮。

13公里马拉松:团魂的象征

这场马拉松被分为10个赛段,总长度达到13公里,成员们按照随机分配的500米至3000米的距离接力。在比赛开始前,观众已经通过赛段信息,提前获得了一些悬念。当比赛开始时,我们看到孟子义承担了首棒的巨大压力,沙溢则在末棒迎来了关键的冲刺,郑恺和李昀锐分别承接了两段特别艰难的赛段。尤其是李昀锐,他一口气跑了4000米,相当于两程马拉松,考验的不仅是体能,还有团队的策略安排。

展开全文

沙溢作为最后一棒的选手,他背后粘贴着兄弟团全员的名字,背负着整个团队的希望,比赛一开始,他就如脱缰的野马,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,网友们纷纷感叹:“从来没见过这么快的沙爹”。尽管风阻和体力的消耗让他异常吃力,但沙溢依然咬牙坚持。在接近终点时,所有成员纷纷下车陪跑,围绕着沙溢呐喊助威,连平时不爱跑步的孟子义也加入了其中。正是在这个时刻,节目中“团结一致”的跑男精神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。

李昀锐的意外惊喜

这一期最让人意外的收获,莫过于李昀锐。他原本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,但经过这一期,他俨然成了“阳光大男孩”的代表。李昀锐不仅自己独自跑完了4000米,还在赛前制定了精准的配速,赛中则稳定了节奏,并安抚队友们。尽管他是跑得最多的人,但他从未让队友感到孤单,而是给了每个人鼓励和肯定。他脸上灿烂的笑容,让人很难相信他已经完成了如此艰难的任务。他甚至在冲刺阶段,跑得比摄影师还快,赛后他却谦逊地表示:“还能跑得更快”。他展现出来的表现被赞誉为“专业运动员级别”。

反思与对比:经典情怀与当下价值的碰撞

这期节目给人特别深的感触,因为它重新找回了《奔跑吧》最初的感觉。前几期节目虽然也尝试了“职场博弈”“城市漫游”等轻综艺的创新模式,虽然这些节目形式紧跟潮流并富有创意,但却让一部分观众感到缺乏以往那种“热血感”。很多观众当初喜欢《奔跑吧》,正是因为节目充满了挑战精神,成员们总是一起挑战极限,拼尽全力去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本期节目通过高强度的竞技和情感的共鸣,成功地回归了《奔跑吧》的本质——极限体能与意志的挑战。撕名牌、拔河等经典元素虽然被马拉松接力替代,但它们强调的是体能与意志的考验,而不是单纯的游戏竞技。

忠实观众最深刻的回忆是什么?早期的“龙舟赛”同舟共济,黄河大合唱的震撼,横渡长江的团结,联合国演讲时的勇气,以及撕名牌大战中的纯粹竞技感。这些不仅仅是观众的回忆,更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。

通过这一期的“复古闯关马拉松”,我们看到了观众内心深处对那种真实、热血的集体奋斗精神的渴望。正如网友所说:“跑男的灵魂,不在于游戏的花样多,而是在兄弟并肩作战时,眼中闪耀的光。”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