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网讯 吊球、扣杀、强攻、回防……每天下午3时开始,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的乒乓球馆内就热闹起来。一群“10后”娃娃们正跟随教练进行分组训练,他们专注地挥舞着球拍练习每一个动作,小小的乒乓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。
近年来,扬中市实验小学以“阳光教育”为学校文化内涵,结合“一校一品”特色创建工作,将乒乓球作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,大力推进体教融合。学校连续多届被江苏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评为“江苏省体育传统(乒乓球)项目学校”,被江苏省乒乓球运动协会小学分会授予发展基层小学乒乓球运动“突出贡献奖”,为省、市专业乒乓球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。2023年,该校被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“体教融合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。
“学、训、赛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
作为一所乒乓球特色传统学校,早在2003年扬中市实验小学就将乒乓球作为校本课程开展教学,2012年学校挂牌成立“扬中市乒乓球运动学校”,建立了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、分管校长具体负责落实,组织脉络分明的乒乓球特色建设组织网络,在师资、场地、经费等方面提供优先保障。目前,学校共有乒乓球专职教练5名,兼职及外聘教练3名,助理教练员2名。2014年,成立“扬中市快乐乒乓球俱乐部”,先后承办多场省市重要赛事。
在全校普及乒乓球教育。该校低年级每周拿出一节体育课开设乒乓球专项课,由专业教练承担教学工作,教授学生乒乓球基本知识和技能。教练团队自编“快乐乒乓课间操”,将乒乓球基础动作与传统课间操巧妙融合,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规范技术动作。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乒乓球联赛,每年举办一次“乒乓节”主题活动,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提供展示舞台,提升学生乒乓球竞技水平。
体教融合让学习训练两不误
从早读开始,上课至下午3时,然后开始3个小时的乒乓球集训,这是扬中市实验小学四(14)班学生陈俊昊每天的课程表。和班上其他人不一样的是,乒乓球是陈俊昊的必修课,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——学校乒乓球队的运动员。得益于扬中市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持续深化体教融合,多措并举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,陈俊昊等同学在学校接受专业乒乓球训练,并取得优异的文化课成绩。
“教学与训练犹如‘车之两轮’‘鸟之双翼’,缺一不可。”扬中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奚一琴介绍,学校乒乓球队自组建之日起,就树立了“体智双修、身心两健”的选拔标准。奚一琴说:“打球也要靠智慧,我们采取‘一学两练’,即上午学习,下午、周末时间训练的模式,保证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,同时配齐、配足、配优文化课教师,力争队员文化学习和运动成绩齐头并进,为队员未来成长创造更多条件。”
近年来,扬中市实验小学乒乓球队在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。目前,该校共有5名运动员在江苏省队训练,1人在上海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训练,另有2人在镇江市乒乓球运动学校、1人在江苏省乒协训练基地训练。
资料图
奚一琴表示,接下来,学校将在提升乒乓球校队训练水平的同时,充分利用校内乒乓球室等资源,办好校园乒乓球俱乐部,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,“乒”出健康,“乒”出精彩。(徐岚 范明 文婷)